第8讲 美国近现代科技史
讲师介绍
讲师 : 王作跃
专业 : 暂无详细信息
所在单位 : 人文学院
教师简介 : 王作跃 (Zuoyue Wang) 现任美国哈维-莫德学院科技与社会西格森-里格斯访问讲座教授(Hixon-Riggs Visiting Professor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t Harvey Mudd College)和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mona)历史系教授。1982年河南师范大学(原新乡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1985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颁发的科学史硕士学位(导师许良英等),1986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留学,1994年获科学史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并担任国际著名科学史杂志《爱西斯》(Isis)编委(2006-2008)。主要研究方向是近代物理学史,近现代美国和中国科技史与科技政策,以及美籍华人科学家。 王作跃的关于美国冷战时期科技政策的英文学术专著In Sputnik’s Shadow: The President’s Science Advisory Committee and Cold War America (在伴侣号卫星的阴影下: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与冷战中的美国)2008年由罗德格斯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被纳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图书馆主持的《科技政策译丛》,计划在2009年由北大出版社出版。 享誉世界科学界的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对该书作出高度评价,认其“资料翔实”,“历史分析认真细致”,“适时地提醒了科学共同体和政策制定者不要忘记科学家在一个公开社会里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书评最后建议“巴拉克-奥巴马能够翻一翻这本书”。 王作跃同时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他与他的UCSB同学彼得-钮舍合作发表在Isis 2000年3月号上的关于中国海藻学家(”中国海带之父”)曾呈奎的文章获得了美国科学史学会2003年度的普莱斯/韦伯斯特论文奖。他目前正在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包括中国科学社,冷战时期中国物理学,1949年后从美国归国的科学家,1978年后赴美留学科学家,中美科技交往,中国南北极考察,和美籍华人科学家的研究,包括美籍华人科学家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影响。在2009年1月曾回母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作演讲访问。 除了《在伴侣号卫星的阴影下》之外,王作跃已在国际领先杂志和论文集上发表十几篇关于中美科技史和科技政策的论文,。 王作跃现任美国《自然科学历史研究》(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Natural Sciences)和《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美国科学史学会罗希特尔妇女科学史奖(Rossiter History of Women in Science Prize)委员会委员(2009-2010年任主席), 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的竺可桢奖委员会成员,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研究生奖金评选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