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要求
健康心理学探讨人们关注的健康问题,研究影响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帮助个体解决生活中关于健康和心理的问题,帮助病人更好的适应疾病生活和促进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毫无疑问,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础,这门课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关,并且我相信人们学到的许多事情能够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
预修课程
教材
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 这门课分为5个专题: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 什么是健康?整体人和整体健康观是现代健康观的核心思想。健康心理学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识健康问题,使得养生之道成为一个整体观念。 了解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简单介绍人体的各大生理系统,认识不同生理系统间的相互关联,例如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一起工作,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等等,了解整体健康观的生理基础。 心理影响健康?为什么?信念与健康、压力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模式与健康,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引导人们建立更为健康的生活。 了解现代人面临的主要疾病威胁,以及导致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 树立健康管理的意识,促进个体健康水平。 第二章:应激与应激管理 “应激是生活的一部分”(Seley)。这一讲我们通过讨论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应激?应激来自哪里? 应激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评估应激?为什么一些人容易产生过度应激等等,层层揭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应激的面纱。 应激如何影响健康?应激如何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恶化,应激如何通过改变人们生理系统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恶化,强调应激管理是健康管理的重要部分。 在应激管理部分,将结合生活事例解剖压力实体,了解如何减轻生活中应激事件的影响,如何减少生活中应激事件的发生,如何了解自我的压力环境和压力应对特征,如何建立符合自身生活环境需要的压力应对措施等等,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 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自我控制的,这一点恐怕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事实是我们确实对自己的健康付有更大的责任和拥有更多的选择。 生活方式与常见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健康信念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如何建立和保持与健康相关的生活习惯,如何通过心理社会因素和公众健康宣传改变健康风险/致病行为方式,促进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发生。 了解日常行为,包括饮食、睡眠、运动和日常安全问题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应激如何影响生活习惯。 了解成瘾行为,包括吸烟、饮酒和吸毒问题,以及网络成瘾对健康的影响,如何进行预防和干预。 第四章:心理与健康 心理过程是生命的成分之一。认知、情绪、意志、动机、自我意识、性格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和调控自己是个体发展的要求,也是人们促进健康的必要过程。 第五章:不同群体和不同健康状态个体的健康问题 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问题和疾病风险,增强对特定群体,包括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疾病干预的认识。 患病与求治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了解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们使用、不使用或推迟使用医疗服务,减少不利于疾病治疗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压力和正确看待疾病。 了解慢性疾病的管理:现代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学习如何与慢性疾病共处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了解心理社会因在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学习疾病应对和心理社会调节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