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了解古代文物产生了兴趣,文物收藏队伍也不断壮大,这不能不说是个令人可喜的现象。然而,时代的变化,毕竟使得古代文物与我们有了时间、观念上的种种距离,除了少数专家,大部分人认识这些文物,终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比如远古时代的青铜器、玉器那些奇特的器形都有何种用途?那些奇特的装饰纹样究竟象征着什么?为什么说这件文物的年代是唐而那件文物的年代则是宋?为何鉴定这些文物是真迹,那些却是伪品?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会萦绕脑际,甚至会使我们感到文物很神秘,深不可测。那么如何获取文物鉴赏方面的知识,由不懂到稍具常识呢? 本课程作为全院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鉴别和赏析能力,了解文物收藏与鉴定领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掌握文物辨伪、断代及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从而起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使学习科研生活增添更多情趣。
预修课程
教材
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文物基础知识;文物收藏与鉴定的基本方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等。 第二章 陶瓷器收藏与鉴定基础 a) 中国古代陶器:陶器的发明,远古制陶的传说,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陶器的应用。 b) 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陶与瓷的区别,釉的发明和意义,瓷器的发明。 c) 中国古陶瓷的轨迹:商周战国时的陶瓷,东汉至南朝的瓷器,北朝的瓷器,唐代名窑,辽代诸窑,宋代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元明清诸窑。 d) 古陶瓷鉴定基础知识:陶瓷工艺常识,古陶瓷鉴定常识。 e) 古陶瓷主要品类鉴定:唐三彩,绞胎瓷,官、哥、汝、定、钧窑瓷器,青白瓷,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瓷器,青花、颜色釉瓷器等的鉴定;现代古陶瓷生产概况。 第三章 青铜器收藏与鉴定基础 a) 概述:中国青铜器的魅力,中国青铜器的作用与价值,中国青铜器的产生与发展、发现与发掘,青铜器鉴赏史。 b) 青铜器的时代特征:二里头文化青铜器,商早、中、晚期青铜器,西周早、中、晚期青铜器,春秋早、中、晚期青铜器,战国早、中晚期青铜器。 c) 鉴赏与辨伪:青铜器的伪造与伪作,鉴赏与辨伪的一般步骤及应具备的知识,辨伪的具体方法。 第四章 古钱币收藏与鉴定基础 a)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贝币、刀币、布币、圜钱、蚁鼻钱、五铢等。 b) 历代钱币的特点 c) 古钱币鉴定的内容、依据和方法 第五章 铜镜收藏与鉴定基础 a) 中国铜镜与古代文化:中国古代铜镜的产生和渊源,铜镜的特点和有关典故,铜镜的结构和称谓。 b) 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铜镜 c)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 d) 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镜 e) 隋唐时期铜镜 f) 五代宋辽元金时期铜镜 g) 明清时期铜镜 h) 铜镜的仿古与作伪 第六章 金银器收藏与鉴定基础 a) 金银器基础知识 b) 历代金银器的类型与特征 c) 金银器的鉴定 第七章 教学参观2次(中国钱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 考核方式 课堂作业 授课 罗武干,中科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xiahua@gucas.ac.c ,电话:88256180。 撰写人:罗武干